欢迎加入www.365788.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www.365788.com >> 文化长廊 >> 作品 >> 浏览文章
 
 
 

罗甸县非遗产业化发展探析

信息来源:黔南热线 作者:邹莹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字体: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尴尬境地。对非遗合理、有效的产业化管理,成为挽救非遗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结合罗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罗甸非遗产业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非遗;产业化;发展;罗甸县;探析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为布依族、苗族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异彩纷呈的传统音乐、婀娜多姿的传统舞蹈、技艺超群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内涵深刻的传统戏剧,深受布依人民喜爱的传统曲艺,古朴典雅的传统婚俗,无一不在诉说着一个民族可歌可泣的辉煌甚或悲壮的一段历史,展示着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外在形象。

罗甸县少数民族非遗,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而在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猛烈冲击下,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陷濒临灭绝的濒危境地,人亡歌息、人亡艺绝的现象随时可能发生。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代变迁同步,非遗如若不能在当今时代的变迁发展中展现其新形式、承载其新功能、并凸显其新价值,便很难避免其衰亡的命运。对罗甸县传统非遗实行有效、合理的产业化模式管理,或许可以成为挽救非遗于濒危境地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罗甸县非遗概述

罗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尤以布依族、苗族非遗为主。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洪水潮天》、《伏哥羲妹造人烟》、《黄道射日》、《王刚的故事》、《大力士保双拉姆》、《汗后和祖皇》、《七个神孩》、《神龟》、《梁山泊与祝英台》、《黄克要死了》、罗甸九十九个潭等等。异彩纷呈的传统音乐:布依民歌,分布于全县布依族聚居地;苗歌,分布于逢亭镇白家坡、沫阳镇油尖、边阳镇董王。婀娜多姿的传统舞蹈:苗族芦笙舞,分布于逢亭镇白家坡;苗族夜乐舞,分布于边阳镇栗木;苗族花棍舞,分布于木引镇摆落村;布依族织布舞,分布于罗悃镇。技艺超群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技艺,分布于全县境内;古法造纸,分布于边阳镇、木引镇;古法酿酒,分布于沫阳镇;布依服饰制作,分布于布依族聚居地;苗族服饰制作,分布于苗族聚居地;荞灰豆腐手工制作,分布于边阳镇;狗蹦肠手工制作,分布于罗悃镇;黄豆鸡手工制作,分布于全县境内;荷叶粑手工制作,分布于县城内;剪粉手工制作,分布于县城内。内涵深刻的传统戏剧:阳戏,分布于边阳镇、沫阳镇。传统戏曲;布依相诺,罗甸县现有最著名的项目为《亮灯谣》、《罗甸味道三大宝》,分布于沫阳镇。民俗: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布依婚俗、苗族婚俗、鼠年等。

目前,罗甸县有四项非遗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为: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技艺,芦笙舞,夜乐舞,阳戏。

二、罗甸县非遗产业化发展大势所趋

我国非遗资源虽然异彩纷呈,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加速、经济全球化、工业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罗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而目前对本县如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有科学化的管理,在保护与传承罗甸县非遗的前提下,如何抉择出具有产业开发潜力的非遗项目,成为目前罗甸县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一大难题。

针对罗甸县非遗生存与发展现状,将非遗推向市场,进行适度的保护开发,成为目前非遗合理、有效的保护方式,非遗产业化开发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非遗产业化一时成为学术界和公众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学者指出经济潜在价值较好、市场化可行性较高的一些非遗项目,应当走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于茜红、陈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统计与管理》,2015年第2期。]非遗作为文化资源中极为珍贵的一种资源,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环境中不断累积与创造的过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形成了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种独特性,恰好成为非遗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罗甸县非遗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纵观历来政府出台的一些非遗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等,无一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定,而对非遗“产业化”的相关规定却甚少。罗甸县更是没有出台一例对本县非遗产业化、甚至是对本县非遗保护的相关条例,更加使得本县非遗产业化缺乏相关的政策理论依据及法律法规保护,给非遗产业化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二)资金匮乏

虽然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都会拨款来支持发展文化产业,但政府的这些财政支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此种情况下,抽出一部分来发展非遗产业,可以想见资金扶持力度的捉襟见肘,这将会导致非遗产业化发展缓慢,难以壮大。

(三)非遗传承人老龄化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新鲜事物、新鲜观念不断冲击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年轻一代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一类群体,对传统文化已渐渐失去兴趣。现代步伐生活节奏快,而一些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学习过程往往复杂费时,更多的年轻人又往往外出务工,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不愿意学习,更是没有时间学习。如今罗甸县会传统技艺的多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而这些老一辈传承人又收不到徒弟,如若这些老一辈传承人离世,则人亡艺绝、人亡歌息,将会给传统非遗带来无法挽回的遗憾。

(四)产权与经营权问题

纵观我国非遗产业化,因其经济起步较晚,故而非遗产业化程度并不高,在产权与经营权之间尚未有一个良好的协调性。作为非遗产业化的开发经营主体,开发商必然更多的关注其经济效益,而传承人及学术界则会更多的关注其非遗本身遭到何种程度的破坏,是否能够很好的保护与传承。如果这中间没有一个度,没有一个良好的协调办法,则罗甸县非遗产业化很难壮大发展。

四、罗甸县非遗产业化开发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条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非物质的,更是不可再生的,是极其珍贵的一种文化资源,我们必须加大力量对其保护。现如今的罗甸人民,法律意识还很淡薄,在人们还没有充足的文化保护意识之前,立法则极其重要。对非遗产业化的立法保护,是非遗产业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针对各自区域内非遗现状而有针对性的出台专项“非遗产业化”开发的相关条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非遗加以区别对待,确定立法保障,至关重要。建议罗甸县政府早日出台针对本县非遗保护以及非遗产业化的相关条例。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充足的资金是进行非遗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非遗产业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的抢救以及必要的保护,从而导致很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亡的边缘。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非遗产业化便不能有序开展。此外,罗甸县政府还可以搭建融资平台,并降低税收,以此增加企业利润,降低资金困难问题。

(三)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众认知度

人民群众不仅仅是非遗的创造者,更是非遗保护的主体力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人民群众。如若宣传力度不大,人们就会对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正确性的认识,对本民族非遗产业化更是知之甚少,保护意识也会因此而淡薄。所以,政府应加大对非遗保护以及非遗产业化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于具体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加深对非遗产业化的积极性,人人参与到传承与保护非遗、开展非遗产业化的工作当中,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组建人才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对于一个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来说,罗甸县布依族、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靠口传心授的方式而传承延续的,传承人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政府每年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生活补贴以及培训资金,培养年轻学员,鼓励其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技能。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离不开专业人员的理论指导,为非遗产业化工作提供具体理论依据,形成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案。在政府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社会地位的同时,开展专业传承人培训班,在青少年中挖掘有实力的接续人才,从而扩大传承人数量,积极推进罗甸县民间传统文化原生态的持久发展。只有对本民族非遗有深刻、系统的认知,非遗产业化才能更好的有序开展。

(五)将非遗产业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罗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彩纷呈,若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将大大促进罗甸县非遗产业化工作的进展。旅游开发能够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逐渐入侵了本土文化,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渐渐退居二线,似乎本土的传统文化只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当中。近些年随着“申遗”浪潮的出现以及旅游业的兴起,传统文化再次广泛走进人们的视野当中,掀起了传统文化复兴的阵阵浪潮。旅游开发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非遗产业化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通过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并进而转化成其文化价值。在现代文明当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不失为促进非遗产业化工作中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六)建立与完善非遗产业化市场机制

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专门针对非遗保护与开发的监督领导小组,并建立非遗产业化评估、监督等管理机制。并尽量考虑及照顾各方利益,确立一种于各方均有利、不冲突、且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 参考闫玮:《洛阳非遗产业化开发的条件及开发模式研究》,《区域经济市场》,2014年第7期。]

(七)做好非遗产业化项目甄别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一定都适合产业化运作,不能为了产业化而产业化,这样只会破坏非遗。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做好甄别筛选工作,直接决定非遗产业化效率及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如罗甸县土布制作、扎染技艺,便是发展非遗产业化的首选。

五、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特殊性,在非遗产业化运作时应有区别的对待、保护及开发。政府、企业、传承人等各方势力共同努力,共创罗甸县非遗产业化合理开发模式。

(编辑:冯薇   审核编辑:邹骐聪)

回顶部】【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龙里县为例
下一篇:发挥领头羊引领带动作用 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Copyright(C) 2011WWW.www.kwhby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黔南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办
备案序号:黔ICP备11003211号 技术支持:黔南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