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www.365788.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www.365788.com >> 文化长廊 >> 作品 >> 浏览文章
 
 
 

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龙里县为例

信息来源:www.365788.com 作者:庹朝平 罗华文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字体: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文化无处不在,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作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如何定位文化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当今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是城镇精神和发展的灵魂

文化即城镇的精神,是城镇发展的灵魂。当前,城镇化建设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与之比肩, 国人在近20年间走完西方国家200年才走过的城市化进程,创造了当今世界殊的“中国速度”。人们在应用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城市最为重要的是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

城镇无论大小,都有各自人文的、地域的历史文化,这对城镇的规划建设起到导向引领作用。城镇因为有文化积淀的滋养而生机勃勃,充满灵气 ,文化也因为城镇发展而繁荣。 龙里建置已有1000多年历史,有深厚的历史、民族、红色、三线建设等文化积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龙里城市气质精髓所在。

应当清醒的看到,在城镇化建设中,许多文化特质逐渐离我们远去直至消失,城市不但缺少“可识”的文化符号,而且缺少“记忆”参照物,随之而来的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目之所及,整齐划一,似曾相识。对文化与城镇化同步的内在联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缺少必须的前瞻与预见的深度和广度,文化建设这一“软力量”在城市扩容中不经意被弱化了,甚至成为“为经济让路”的牺牲品。

“文化城市”是城镇化发展的主题,不仅体现文化在城市的特征、内涵,而且更体现文化在城市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尤其是体现身处这个城市的人们对文化的高度敬重。宜居城市不但 “养眼”,主要的是“养身”,更重要的是“养心”。 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的院长说:“城市千规划,万规划,没有城市主题文化都是白规划”,城镇建设离开文化的支撑,就犹如无源之水,是没有魅力的。因此,制定城镇文化发展目标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文化“软实力”在镇化建设中的“硬功夫”

随着龙里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步伐也在逐年加快。据有关统计, 2011年,龙里县城镇化率达39%,照这样的速度,到“十二五”末期,全县城镇化率将达50%以上。因此,龙里的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科学定位,决不能赴一些大城市发展中出现人口众多,交通非常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后尘。

在今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城市化的质量》分论坛上,重点关注了中国的城市化之路。与会的胡祖六说:“城市化不单纯是一个人口迁移的过程,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从乡村到城市空间的迁徙。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相辅相成”。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的有机体,这方面都要齐头并进的发展,不单纯把人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一定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机动态过程。”

龙里要建成绿色、智能、健康、美丽的城市,其体现在人们享受政治的文明,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和社会公正,人们可以和谐共处等方面。要将文化元素融入城镇建设规划、实施全过程,高度重视人文历史背景下的城镇建设和建设中的文化培育 ,正确处理好文化中的建设和建设中的文化关系。自觉凸显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位置,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文化与新型城镇发展的因果关系,把文化作为提升城镇品位,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重要一环来抓,唯此,“软力量”才能在现代城镇化中转化为“硬功夫”,进而为城镇化科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特色文化铸城市“名片”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一个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就没有差异竞争的优势,就没有内涵,当然也失去了灵魂。

龙里县有少数民族9.1万人,占总人口41.2%,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 是龙里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巴江平坡苗族农民画、孔雀布依族风情、摆省苗族果乐文化 、十里刺梨沟、草原苗族跳月 、大岩布依根雕等文化资源,业已成为龙里“走出去”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从文化的视角看待龙里今天的城市化,龙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潜力和优势,把文化融入城镇化和工业化之中,围绕创建国家(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城市的目标,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 文化发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旅之城,当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冠山文化公园,目的在于开发 冠山600多年不可复制的、最重要的人文历史与自然资源。这是擦亮龙里城市文化主题 “金字牌”的重要一环, 将它作为一张城市文化旅游名片进行打造,这无疑是提升龙里城市品位一盘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龙里文化与经济建设互荣共生,从而转化为城镇化中的强大牵引力,使 “东优西扩”, “贵阳同城化”发展道路就越走越宽广。

四、保护文化遗产,留下城市文化的血脉

“入省咽喉”的龙里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全县有冠山、莲花山等自然和人文200多处(点)保护或拟保护文物单位,有摆省苗族果乐文化等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档案馆及民间珍藏有为数不少的可移动文物,这些都是龙里的文化血脉。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负责、对文化敬畏的态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严格执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有效保护和利用具有较高价值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实现自然、历史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优化利用。发展与贵阳龙洞堡“多彩贵州”匹配的文化设施,培育壮大县城文化休闲以及谷脚、谷远等文化科教产业区,树立文化品牌。积极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镇名村,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比较完备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杜绝无序和过度开发,尤其要杜绝不按科学规划而造成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人为破坏的现象发生。

仅如,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主体部分的重要革命遗址全县约有40余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物质包括重要事件及活动遗址,革命烈士等。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民间红色歌谣、红色故事、红军标语等。尤其是红军长征文化遗址影响较大,且大多处于贵龙城市经济带内,分布集中,极具开发价值。唯此,要深度发掘、抢救、保护、开发与利用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进一步丰富龙里城市文化内涵。

五、文化价值导向、人文素养是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竞争的成败,关键在于人,人是城镇化的核心因素。城镇文化价值导向、人文素养的缺失是城镇化可持速发展必须破解的一大问题,缺少明晰的文化价值导向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城镇化是不成功的城镇化。当前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人文素养缺失的缩影。理论界称“只见城,不见人”,主要指的是文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城市作为庞大复杂的有机体,事无论大小,都能展现其形象和气质。城镇化建设最核心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造就和提炼城市人文精神,最终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龙里县在城镇化“文化提升”战略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德行龙里”工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弘扬传统美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的龙里精神,切实加强干部作风、机关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切实提升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六、将文化符号融入新型小城镇建设

龙里立足爽爽大贵阳,依托黔中经济区 ,以县城和贵龙城市经济带为核心,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重点,以连接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集聚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为纽带,重点突出的“一带两区三园”的工业发展布局。着力推进“贵阳——龙里”同城化发展,重点构建龙洞堡——龙里“双龙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优势产业,一批新兴小城镇正在崛起。如谷脚工业园区就是医药文化理念主导的新型小城镇建设成功的典型范例。

为实现将龙里建设成黔中城市群核心区域和经济增长极的目标,以县域文化产业为突破口,规划建设的如洗马、羊场等彰显地民族特色的新型风情小城镇,城镇化、产业化催生一批如谷远、水场等新兴城镇形成各类产业园区。这一类产业园区是城市生态形态和农村劳动力结合,逐步形成人口聚集区,实现了以工业为基础,以人口聚集为特征的小城镇,由此走出一条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七、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如今,龙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日趋完善、乡级综合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农家书屋,企业文化活动室等得到长足发展。“十二五”实现广播电视“寨寨通”工程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正在兴建体育馆和拟建的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将为龙里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送文化下乡,广场文化活动、冠山文化讲坛如火如荼开展,湾滩河、三元河流域布衣情歌,醒狮镇舞龙等民间文化多姿多彩,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使文化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提高。

当务之急,龙里应加大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加快新兴文化产业所占比重提升的进度,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全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占全部消费性支出比重达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占现消费总支出比重达5%左右。这是“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强制的、硬性的指标,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发展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功能,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升到“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来布局谋篇,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支柱。

如果我们的城市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精品力作涌现……,生活在这样城市的人们就有更多的文化体验和感受,就会对城市有更深的认同,就会产生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而使得人们更加有信心为建设龙里、发展龙里服务。

总之,推进城镇化离不开文化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务必把文化置于提升城镇化品位,提升文明形象,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全局中加以定位,千方百计让我们的城镇化更加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内涵,展现富有个性特征的城市魅力。

“文化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文化”内容深刻、意义深远,不可小视,更不能忽视!

(编辑:冯薇   审核编辑:邹骐聪)

回顶部】【关闭窗口
上一篇:摆省苗族年俗变迁看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对助推山区脱贫重要作用
下一篇:罗甸县非遗产业化发展探析

Copyright(C) 2011WWW.www.kwhby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黔南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办
备案序号:黔ICP备11003211号 技术支持:黔南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