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www.365788.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www.365788.com >> 文化长廊 >> 作品 >> 浏览文章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推脱贫攻坚——以贵州省惠水县为例

信息来源:www.365788.com 作者:谢小敏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都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十三五期间,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是贵州同步小康的重大战略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贵州将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理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体现中央精神、具有贵州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

走贵州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离不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而深厚,目前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枫香印染技艺、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2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惠水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惠水县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除了实施常规扶贫开发措施外,应当加大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开辟一条民族文化搭台绿色经济唱戏的脱贫攻坚新路径。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契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

一是领导干部应树立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当前经济发展呈现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趋势,人们的消费更多是在价值观引领下的文化消费。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峰的到来,克州应把握发展机遇,树立依托文化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惠水文化产业,促进惠水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通过“文化+ ”的方式,全力打造克州特色民族文化产业。依托惠水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私人订单式服务和民族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让游客在欣赏异域风景的同时,感受体会独特浓厚的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民族演艺业,以创新为驱动、艺术为载体,打破民族语言的障碍,将美不胜收的惠水民族文化艺术表达传递出去。

三是大力开发枫香染旅游产品,助力脱贫攻坚。打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字招牌,充分利用民族品牌和利用我县发展旅游产业契机,极力把枫香印染通过设计创新,扩大市场,实现规模生产,形成产业化经营。创新营销理念,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依托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支持特色文化产品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展会,鼓励“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引导一家一户式的传统销售向代理、品牌授权等现代营销转变。借助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的营销渠道与营销经验,扩大特色文化产品销售。达到宣传惠水、传承民间艺术、弘扬布依族文化,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从整体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四是建设布依民俗风情园,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园内充分展示布依图腾树、农民画、剪纸、布依舞蹈壁画等静态反映布依族生产生活场景和布依村寨山水风光的艺术作品及结婚等风情习俗展示体验、布依传统节日活动盛典、布摩宗教祭祀等主要的功能区。依托于民俗风情园的建设,形成固定的对歌等布依风情习俗展示和引导队伍,特别是做好布摩宗教仪式队伍的建设,引导游客参与从而亲身体验布依宗教等文化习俗。通过打造布依民俗文化吸引游客的方式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即传承保护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助推脱贫攻坚。

五是发掘民族银饰、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水长安布依族土布扎染、苗族谷蔺布制作等民族服饰种类丰富,大力开发以民族服饰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民族脱贫致富步伐。民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它反映了民族人民独特的民族信仰和民族审美情感,折射出民族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出特定区域的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所有凝聚在民族服饰上的文化要素,都可以转化为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推向市场进行开发,并形成产业。

六是深入开展民族节日主题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族“三月三”、端午、布依族“六月六”粽子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着力营造喜庆祥和、团结稳定、向上向善的节日氛围。着力将摆金“三月三”坐花场、县城端午节、董郎“六月六”等民俗活动打造成品牌,重点策划包装和营销,借助传统和新兴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力,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同时让人民创收。

(编辑:冯薇   审核编辑:邹骐聪)


回顶部】【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于如何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浅思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

Copyright(C) 2011WWW.www.kwhby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黔南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办
备案序号:黔ICP备11003211号 技术支持:黔南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