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www.365788.com >> 文化长廊 >> 作品 >> 浏览文章 |
|
200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抓手及工作要求。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这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的全新认识。2011年10月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中进一步明确要求,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是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步提高之后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项目的创建和实施,即是黔南州委、州政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惠民”为原则,以“引导社会、服务基层、推动发展”三大主题作为出发点,以政府出资为公众的文化消费买单——政府向民间文艺团体购买文化产品,无偿提供给基层民众为手段的创新之举,它为保障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促进黔南文化建设向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开发、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示范项目创建缘起的背景 (一)地理区位偏远,交通相对闭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贵州省中南部,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高山、峡谷和丘陵占全州总面积的93%以上。建州之初,黔南境内除黔桂、黔湘两条公路外,其余均为简易公路、马车大道。由于黔南山高谷深河流多,修路非常困难,至今交通条件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公路拥有量低,通达深度差,公路等级低,路网不健全等方面,如州到县以及县与县之间至今仍未完成二级以上公路网建设。此外,农村公路总量小,路基承载能力差、路面窄等现象仍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群众的出行。 (二)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特征鲜明。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8月8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毛南族等36个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州总人口为3231161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806956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5.92%。在黔南,不仅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特征各异,即便是同一个民族,亦因其内部支系众多,文化特征也各不相同,故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称。 (三)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贫困。 黔南农业人口众多,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州农业人口为2292509人,占全州总人口的70.95%。由于历史及自然等诸多原因,黔南州农村贫困面非常很大。2000年,黔南州有6个县、137个乡(镇)、1467个村被国家、省列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乡、村。2014年,黔南州精准扶贫对象仍高达86.2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0.5%,覆盖全州13个县(市、区),共836个贫困村,目前,还有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8个贫困乡。 (四)教育资源不均衡,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黔南以农业为主,城镇化水平较低,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据黔南州教育局统计,黔南州现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903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22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9686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9811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全州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93915人。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黔南州具有初小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多居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五)基层文化阵地缺失,低俗文化盛行乡里。 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和地方财政的限制,黔南州的文化基础设施仍比较差,现有的州级图书馆和文化馆还是80年代时期时的设施,12县(市)的图书馆、文化馆仍没有全部建成。此外,全州238个文化站管辖权均在乡镇,因乡镇人员不足,文化专干多以计生、包村等工作为主,文化服务已成为副业。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黑恶势力、邪教组织乘虚而入,黄赌毒肆意泛滥,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如2008年爆发的“6·28瓮安事件”,缺乏先进文化的引领便是最重要的诱因之一。 二、创建示范项目的必要性 (一)以“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为载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文化部门既是文化管理者,也是文化的具体操办者,由于管理体制不畅,导致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方式、文化产品多样化发展,特别在贫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的劣势被进一步放大,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二)以“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为载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努力,农村文化建设虽然成效明显,但是基础设施薄弱、运行机制不活、覆盖范围狭窄、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仍非常突出,广大农村群众与城镇居民的文化享受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无法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以“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为载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农民思想素质的迫切需要。以往的涉农宣传内容枯燥、方法生硬,致使政策宣传空洞乏力,没有达到及时有效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效果,显得尤其重要;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在农村,而农村的迷信、赌博、酗酒现象等仍然长期存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文化生活迫切需要解决。因此加速提升家民思想素质的文化服务是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推手。 (四)以“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为载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激活文化内在动力的现实选择。广大群众对文化的渴求,催生了众多民间演出队伍,但是这些“草根艺术团”导向不明、设备简陋、发展缓慢,甚至以迷信粗俗的内容作为噱头吸引观众,不仅没有起到传播先进文化的目的,甚至还成为散播低俗文化的重要群体。涉及农村的公共文化机构在服务内容、手段、机制需要全方位提升。 (五)以“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为载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更好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黔南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蕴藏民间的优秀民族文化未很好的挖掘、展示和传承,有的正在日渐消失,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因子,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基本概念 (一)幸福进万家 1、阵地进万家 强化项目争取力度,统筹部门资金,分县、乡、村三个层次,抓实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文体活动、图书服务、信息阵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重点落实城区“两中心”,即县城文化和全民健身中心、老年活动中心。2、全面落实乡镇“两必备”,即每个乡镇必备业务用房,必备活动场所。3、启动落实村级“两个有”,即村村有阵地,有场所。 2、文化进万家 通过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加强服务机制建设,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寨为阵地、农户为基础、学校为平台的格局。1、广泛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着力抓好重点项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创新。3、加强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4、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3、宣传进万家 建立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激励机制,积极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充分利用节目创作、舞台展示、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惠民政策、新闻热点、科技普及等等知识。 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县乡有线电视联网、调频广播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办县级广播电台,确保长期通、优质通。 4、服务进万家 广泛发展党员代表和文化志愿者,通过“岗位练兵”、“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社会事务、文化休闲、文化产业等服务。 (二)文化精品乡村行 突出“三个实现”,即实现以地方名片为主,与民间精品艺术相结合的本土文化精品的整合包装;实现“乡村行”文化精品节目的本土性、多样性、贴近性、共鸣性;实现“乡村行”节目展示本土文化精品,从而激发农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自信、推广以及传播。 四、示范项目创建过程 (一)探索阶段 黔南州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部,交通闭塞,少数民族众多,是全国重点贫困县,同时也是“幸福进万家”的发源地。 针对基层干群关系紧张,低俗文化肆虐乡里等客观现实,平塘县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根本原因便在于农村群众未能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缺乏先进文化引领。在认真分析以往“三下乡”存在的形式至上、脱离群众、经费浪费、缺乏实效等问题基础上,于2010年10月探索实施以“幸福进万家”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即以政府采购为切入点,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以最小的投入,提供最大的服务,达到最好效果。当年划拨专项资金50万元,遴选出2支专业表演队至6个试点乡镇开展文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2011年初,平塘县决定在全县推广此项工作,安排文化建设经费250万,向县内文艺团队公开采购文艺节目,中标的表演队伍每场演出获得县财政给予的1800——2000元演出补助,中标演员可获得为期一年的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补助。“幸福进万家”推动了由“花钱养人”向“公开采购”、“单兵作战”向“整合资源”、“服务点上”向“服务大众”的三大转变。当年全县农村群众观众达15万人次,占全县20多万人口的75%左右,全县121个行政村的群众都能在家门口看到1至2场文艺演出活动。由于表演形式是当地群众最为熟悉的形式,表演内容是当地群众最关心的内容,因此深受群众喜爱,许多观众往往是在东村看完节目后,还会跟着表演团队跑到西村再看一遍。在政府公开采购的推动下,平塘县民间文艺团队迅速发展,目前全县有演出队伍80多支,演出人员2000余人,全县农村文化生活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 (二)深化阶段 2011年10月15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隆重开幕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在同一天,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平塘县的《政府招标、文化惠民》节目。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谌贻琴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及省的会议精神,黔南州不断总结实施“幸福进万家”活动经验,决定对平塘县“幸福进万家”文化活动品牌进行深化。 1、强化文化设施建设。首先是对文化馆、图书馆进行改造,突出文化主阵地的功能和作用;其次是全面落实乡镇“两必备”,即在全县19个乡镇分别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以上和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特色突出的示范性文体活动中心。此外,还强化了村级“两个有”,即通过运用学校闲置资源、依托农家庭院和整合资源三种途径,全面建成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并在此基础上要求1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集业务用房、体育活动、演出舞台、活动设备、宣传专栏、公共厕所、绿美亮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活动场所。 2、广泛举办群众活动。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把公共文化产品由文化系统的“内循环”扩大到市场的“大循环”,如两年举办一届全县体育运动会,一年举办一次集文化宣传、旅游推介为一体的大型节会活动等等。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常规活动、广场活动、节日活动和节庆活动,组织文化进村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全面实现一个行政村一年看2场演出、一年组织2次活动的目标,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参与率和影响力。 3、突出民族特色。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激发群众的参与性与创造性。首先,确定了民族节日作为文化传承活动的载体,如加大对布依“六月六”、毛南“火把节”和苗族“跳月节的扶持力度,通过优秀文化进行挖掘和提炼,重点创作一批具有特色的民族歌曲、舞蹈、文艺等书籍,重点培育5至8支文艺表演团队,使之更好在发挥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其次是通过打造文化传承基地,借助当地优秀民族,实现对当地群众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先后建立了卡蒲毛南族打猴鼓舞基地、新塘苗族咕噜跳月基地、塘边布依山歌基地、白龙诗词传承基地等。 (三)推广提升阶段 2013年,瓮安县借鉴“平塘经验”开展了“瓮水长歌乡村行”村寨公益演出活动,对来自全县10个民间演艺团队的文化惠民演出节目进行公开采购,通过遴选的方式,对中标的每个民间文艺团队进行每场3000-3500元的演出补助,确保全县97个村、社区的群众都能享受到一场以上公益文艺演出,演出内容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农村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为主,演出形式以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灯夹戏、傩戏、三句半等为主。2014年5月,瓮安县进一步激活艺术团体的活力,发挥市场杠杆的作用,动员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办、社区共17支群众文队伍参加“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乡村公益演出遴选,7支群众文艺团队中标,每场演出补助也增加至3500-4000元。截至2014年底,瓮安县各乡镇行政村演出已达300余场次。 为确保“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取得更大的实效,瓮安县不断总结经验,对演出活动提出七点要求:(一)要明确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联络乡村行演出,做好演出的前期宣传工作;(二)各综合文化站站办文艺团队必须报名参与遴选;(三)组织观众必须300人以上,观众较少的情况下推迟演出时间;(四)发放调查表50份以上,并监督演出质量,不能漏演、少演;(五)协助演出团队做好场地、电力等保障工作;(六)选好角度拍摄演出节目剧照5张,做好总结(多提不足及建议);(七)提前告知宣传部演出时间和地点。在政府采购、公开遴选机制的推动下,瓮安县民间文艺宣传队伍变速发展到80余支,其演出节目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继平塘“平福进万家”和瓮安县“瓮水长歌乡村行”村寨公益演出获得成功后,黔南州将两县的经验总结提炼为“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文化惠民工程申报2013—2015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于2013年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评审。为推进示范项目创建工作,黔南州连续两年(2014—2015)将“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全州范围内部署实施。 四、示范项目主要做法 “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主要做法是通过政府公开采购文艺演出的形式,为农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在推动“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同时,将花钱“养人”向“养事”转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以最小的投入,完成最大的服务,达到最广的覆盖。 (一)领导重视。为使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成立了以黔南州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在分别成立该县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明确组建了节目采购组、工作协调组和场地安排组,分别担负宣传发动、接受报名、资格审查、指导排练、安排演出、考核评估等相关工作,对相关乡镇、村亦明确了演出场地、供电保障、舞台布置和演出接待等方面的工作,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乡村协调配合,职责明确,多方联动,工作环环相扣,有序推进。 (二)经费保障。为推动“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的顺利实施,黔南州除将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外,还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整体投入力度。以瓮安县为例,在2013年初,瓮安县委、县政府就在年初预算中把文化事业发展经费提升到2000余万元。再以平塘县为例,该县财政安排县艺术团经费达130万元,并将城区价值400余万元的优良资产划给县艺术团经营,使其发挥在培育全县演艺市场中的龙头作用。针对县财政相对困难的现实,在今年的政府招标采购中,平塘县还整合计生、民政、信合等部门的宣传资金40多万元用于集中采购,拓宽了采购资金的来源,扩大了采购资金的规模。 (三)夯实基础。为推动“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的顺利实施,黔南州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以瓮安县为例,截止2011年末,该县文化宣传行政、事业单位共增加专业人员84人,其中全县各乡镇、街道办文化站共配备专职文化专干30人;县文化馆增加编制至20个,并由原来的股级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专门成立了30人聘用制的“瓮水长歌”艺术团。在基础设施方面,该县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按照国家县级一级文化馆、一级图书馆的标准,新建了县文化馆(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县图书馆(面积达3000平方米)。此外,还规划实施了瓮安县“五馆”建设,即“瓮安县体育(场)馆、瓮安县博物馆、“瓮水长歌”大剧院、猴场会议陈列馆、瓮安县新闻大楼”。目前,该县亿政府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高达5亿余元。 (四)导向正确。着力反映发展成就、发展措施和惠民政策、好人好事、幸福生活。特别要认真落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在广大群众中宣传奋力跨越的精神状态、构建和谐的良好氛围和引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如桃园艺术团大多由平舟镇新寨村村民组成,她们每到一处参加文艺演出之余,总要千方百计打听当地谁的果蔬种得好,家禽养得好,然后想方设法“拉关系”将其到村里讲课,提高自己的农业技能。2012年,在参加“绿化平塘”宣传演出中,桃花艺术团巧妙地推销出本村的3.6万余侏桃树苗,实现了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 (五)条件具体。参与报名竞标的文艺团体必须是项目实施地县内文艺团体,组建在三个月以上,演职人数在12人以上,自备有音响设备、演出所需服装、道具俱全。演出内容要充分运用歌曲、舞蹈、小品、相声、快板等表现形式,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符合现行政策导向,具有时代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易听、易懂、易记、易传演的文艺节目。为确保能在激烈的角逐中“中标”,各民间艺术团队都不断加强团队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据通州镇文化站长杨光平介绍,该镇每条街道均成立有自己的文艺表演队,但凡有培训老师来到该镇,表演队“抢老师”的画面大家都已是习以为常。 (六)采购公开。全年演出分上半年、下半年两次公开采购,每次采购分四个具体环节:(1)报名。凡具备条件的文艺团队均可以报名。报名要对节目构想、演出队伍、设备情况、演出地点等,如实填写《报名表》。(2)排练。中标团队要认真抓好排练工作。节目数量原则上在10个以上,并不断创新节目。(3)采购。开展招标现场评估,由领导小组对参与竞标的团队文艺团体的演出节目质量进行集中或单独评估,设评委7名,由2名主管部门人员、3名文艺专家和2名群众代表组成。评委根据竞标团体的节目内容、形式、质量、感染力及竞标团体的基本实力等进行综合评分,分值达85分以上的均列为中标团体,达60分至85分之间的列为后备,并督促其进行改进,改进后通过申请,重新对其进行评估分值达85分以上者方可中标。未达60分的文艺团队取消中标资格。采购情况要如实填写《采购表》。(4)准备。主要任务:确定演出村寨。领导小组确定经审查合格文艺团队的演出村寨,签订演出协议,商定演出具体时间和行程安排;做好演出准备。中标团队要认真做好交通工具、演出道具、灯光音响等准备工作,确保演出顺利进行。实地演出。中标团队根据确定的日程,赴指定的行政村进行文艺演出,当地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作好场地准备、观众组织、安全措施等的配合工作。每场演出由当地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现场发放《调查表》30份以上,现场接受观众测评。经审查合格的文艺团队,经批准后可以提前进入演出阶段。 (七)评估及时。一是现场测评。每场演出结束后乡村干部当场发放“演出满意度测评调查表”,测评内容包括创作题材、节目质量、演员技艺、音响效果和服装、道具、表现形式等,由群众现场无记名投票测评。二是座谈总结。首先是各队在每场演出结束后进行座谈,总结演出中的得失,及时修正;三是领导小组在整个演出活动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座谈会,对演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提高。 (八)群众受益。政府通过向民间文艺团体采购节目的形式,确保了全州12县市的每一个行政村一年内均有文艺团体到该村进行公益演出两次以上。逢传统节日,还会组织队伍赴各乡镇进行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主题演出活动,确保每个乡镇不少于3场(次),年送戏下乡达2000余场(次),群众真正坐在家门口便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 (九)创作精品。“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是惠及全州各族群众的文化盛筵,受益百姓数以百万计。为确保实现以先进文化引领人,以先进文化鼓舞人的目标,政府向民间文艺团体采购节目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参演剧目的指导,为提高文化文艺创作整体质量,黔南州文广新局专门启动了《黔南州传统剧目库》建设工作,通过对传统历史剧目的梳理,不断提升黔南文化艺术创作水平,一大批文艺精品随之涌现,其中《水族芦笙舞》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化汇演优秀奖;苗族舞蹈《苗山节拍》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优秀奖;水族双人舞《水中月》获第十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优秀编导奖;小品《号码警察》获全国群星奖比赛金奖;花灯歌舞剧《好花红》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等。此外,州、县两级相结合,打造了精品舞台剧目19台,如布依族花灯歌舞剧《风景这边独好》、水族舞蹈诗《远古走来的贵州》、大型音乐舞蹈诗《瓮水长歌》、大型民族风情歌舞剧《风情黔南》等,其中《风景这边独好》曾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八)塑造品牌。针对黔南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黔南州将“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形成广场文化活动天天开展,节庆活动定期开展,公益文化表演活动经常开展的格局,传统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得到常态化开展,逐渐形成了布依族“六月六”、苗族“四月八”、水族“端节”、惠水县“好花红”文化艺术节等一大批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品牌。目前,全州形成规模的文化旅游节有:黔南州“好花红”民族文化艺术节、都匀毛尖茶节、瓮安县“瓮水长歌”文化旅游艺术节、独山花灯艺术节等,提高了基层公益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影响力。与此同时,一些生态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存良好的乡镇和村寨,如瓮安猴场古邑区、贵定音寨布依村、三都水阁水族村、都匀榔木水寨、福泉江边布依寨、惠水辉岩布依村等,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民族民间文化表演方式,带动了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示范项目的社会效果 (一)取向导出正能量,布局构架共享性。 政府通过“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向民间文艺队伍采购节目,大大提升了民间演出队的社会地位,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原来散藏于民间的民族文艺表演队也看到了希望,空间活跃起来,其他没有演出队伍的村寨,也纷纷组建自己的演出队伍。平塘县政府“年底前成立的文艺表演队每支奖励1万元”的奖励政策出台后,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服务的热情彻底被激发出来,目前全县的民间演出队伍已激增到103支,群众演员达2000多人。在“幸福进万家”文艺队走村串寨演出的时候,全州先后有304个行政村主动编排节目参与文艺队的演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前所未有。此项目创建的共享性,“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的文化品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引擎迸发驱动力,环境彰显服务性 “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改变了传统送文化下乡模式,采购的民间艺术团演员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农村的家长里短、生活习惯、是非观念都可以编进他们表演的节目中去,演出的小品、快板、三句半等,多是以计划生育、森林防火、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题,浅显易懂,恢谐幽默。文化部门则在“管”字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是聘请专业老师对民间演艺团队开展专业辅导培训,另一方面则是对节目质量从严把关,确保每一个演出的节目既能被群众所接受,又能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如醒狮镇将“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与党风廉政建设方针政策教育和民生项目建设宣传相结合,通过小品、山歌、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从多个角度,反映醒狮镇民生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党风廉政工作亮点等,其间还设置知识问答环节与群众进行热烈互动,整台节目用老百姓的语言,演老百姓熟悉的事物,很符合百姓的胃口,所以深受群众的欢迎。据调查,在演出随机发出的满意度测评表中,满意率达99.5%、不满意率仅为0.5%。 “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真正做到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不花钱就能看到喜闻乐见的精彩演出,充分体现公益、基本、均等和便民的公共属性,创造黔南州历史上演出频率高、覆盖广、观众多的奇迹。此项目文化服务价值观的形成,将长期持续稳定地对黔南的经济文化建设发挥其主导作用。 (三)品牌塑造新形象,拓展市场实践性。在完成政府安排的“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演出任务的同时,这些“草根艺术团”还承接着群众婚丧嫁娶、开业庆典、新居乔迁等活动的演出任务。每场2000—3000元的报酬,使他们在娱乐大众、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在公开采购的推动下,民间文艺团队迅速发展,全州新增演出队伍100余支,新增演出人员6000多人,缓解了缺乏群众演出队伍这一制约演艺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全州目前百余支文艺演出队伍的演员中,农民占80%。通过在实践中探索,民间文艺团队逐步发展为政府扶持型、市场主导型和协会牵头型三种类型,全是市场运作,在市场中经受“洗礼”。通州镇荷花艺术团去年上半年共演出128场,收入20.6万元,经营经常是应接不暇。如掌布乡民族民间艺术团年演出量达50场,演艺创造经济效益不再是水中花镜中月,该团成员郑周英(56岁)说:“参加艺术团后,思想认识提高了,家庭矛盾少了,打麻将赌博的事不搞了,身体也健康起来了,还有收入贴补家用,真是一举多得。”作为一种文化服务的创新,其品牌价值不能超然独立于社会之外,它来自本文化品牌实践的结果,在实践活动中显示它的作用和意义。如果一个文化品牌在整个实践活动中,不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价值观是没有存在的价值。 (四)资金“四两拔千斤”,文化自觉创新性。政府采购的这些民间艺术团,生产、经商和演出两不误,他们在娱乐群众,丰富生活,充实自己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超出了政府投入。这些来自群众生活,贴近群众实际,有群众参与的演出节目,比省、州艺术团演出的节目更对群众的“胃口”,百姓更加爱看,从中得到的启发和教育更多。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自“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实施以来,上百家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给予了宣传报道。中广网2011年4月13日、4月22日分别以《贵州平塘创新民间文艺管理“幸福进万家”给力农村和谐》、《贵州平塘向农民“公开采购”文艺节目激活农村文化生活》为题,进行报道;贵州日报2011年5月6日、10日18日以《平塘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突破“最后一公里”》、《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催生的文化自觉》为题,进行报道,5月6日还配发《一场文化创新的实践大戏》的评论;10月20日,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为头条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和腾迅、搜狐、凤凰、新浪、环球、中国工人、中国日报等重要网站转载。特别是中央十七届六中会全开幕的10月1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政府招标 文化惠民》为题,作了专题报道。黔南州“幸福进万家”形成了大媒体带动、全媒体互动的良好宣传氛围。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谌贻琴指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平塘的政府买单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个就很好,又恰恰是中央全会开幕的那一天播出,这个时间接得很好。而且这个节目做得很好、内容很好,就说明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服务的一个创新。” (五)农村文明新局面,基层党组织堡垒性。为提高演技,丰富节目内容,避免在政府采购的“竞标”中不被淘汰,闲暇时间,各民间演艺团体就忙着学习表演技巧,创作新的节目,苦练演技,并努力加强与兄弟团的交流合作,于是村里打麻将、赌博、酗酒的现象少了,参与迷信活动、非法活动的人少了。增加了以宣传惠民政策、计划生育、整脏治乱、森林防火、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生活内容,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移风易俗等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苗二河乡新寨村龙门组,村民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喝酒、闹事、打架斗殴,社会治理一度成为乡党委政府极为头疼的大事。在“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的影响下,该村成立了“玉水桃园”艺术团,为了促进龙门组群众改变旧观念,树立新思想,“玉水桃园”艺术团经常到龙门组去演出,通过自编自导的节目指出存在的问题,让群众自觉接受教育。在艺术团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龙门组群众的观念慢慢发生了改变。 随着“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不断引向深入,基层党组织在积极参与和协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改善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坚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曾经对文化工作漠不关心的苗二河乡政府甚至主动拨出3万元经费,作为扶持“玉水桃园”艺术团开展演出的活动经费,该乡主要领导感慨道,以往每年要花几十万来维稳,现在有了艺术团,大家不打架,不赌博了,社会风气也好了,这钱花得值。 (六)体制改革新途径,文化惠民民生性。黔南州“政府采购”演艺团队服务广大农村群众的做法,与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而政府通过对竞标对象资格、演出形式、节目内容等方面审查,从几十个演艺团队中择优采购的做法,又进一步丰富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内涵,探索出“政府采购”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群众现场测评,最后总结考核等方式,加强了对演出效果的评估,使“政府采购”以老百姓说了算,确保不走形式,不忽悠群众,物超所值。 五、示范项目建设的成功启示 启示一:政府主导是前提,财政投入是根本 没有政府的主导,再多的民间演艺团体只是散兵游勇,再好的演艺市场也得不到激发,广大农村的宣传文化主阵地就得不到占领,低级庸俗的文化就会大行其道;位于西部贫因地区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克服财政困难,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是“黔南经验”发端的重要原因。 启示二:社会参与是基础,群众欢迎是条件 “黔南经验”从一开始,就以“文化惠民”为要务,而“感恩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正是以广大群众参与为前提,让“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让群众成为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的主角,正是“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活动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基础。 启示三:覆盖大众是目标,促进和谐是目的 “黔南经验”的发端,就是要使的“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覆盖全州所有的乡村,使生活在边远偏僻山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这样幸福才能“进万家”,文化精品才能真正发挥引领人、教化人、鼓舞人的作用。 启示四:项目整合是核心,品牌发展是生命 “立足服务,打造品牌,培育市场,繁荣文化”是“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抓住此项目资源的精华,就抓住了此文化品牌的灵魂,就抓住了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抓住了着力点,就抓住了此项目的整合面;抓住此项目的整合面,就抓住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核心资源的评价——品牌理念的树立——项目优势整合——分层的市场运作等四步曲,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事业诸要素和成果,有机转化到品牌产业的动作发展之中。 六、示范项目需提升改进的内容 (一)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的成功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但基于黔南州贫困面非常广,各县(市)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也导致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参差不齐,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出台明确的财政投入经费保障机制,全额保障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分保障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大幅度增加文化事业的投入,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要达到1%以上,且每年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其次,应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渠道融资政策,争取建立起民间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证券融资等多渠道多途径资金投入机制,对优秀的农村演出团体可以减免或免征营业税。 此外,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精神,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如各种营业性的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经营单位,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及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推动了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其之所以能够得到顺利推行,其根本原因便是政府坚持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公共文化服务甄别选择,在科学,行动实施的基础上,对此项目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不断创新,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且可操作的规则,但是随着该项目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原有的规则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求,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总结和完善。 首先,应制定发展规模指标。主要是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指标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人均拥有指标等,如文化馆站总数、村级活动室总数、人均享爱文化活动次数等; 其次,应明确政府投入指标。主要是指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基建方面的建设指标。如政府文化事业财政拨款、政府文化事业财政拨款占政府总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事业费等。 再次,应细化社会参与指标。主要是指社会机构、公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指标,如人均观看文艺演出次数等。 此外,还应关注公众满意指标。主要是指公民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程度。 将这些指标落实到监督管理,考核奖罚的绩效评估体系中,对于绩效评估结果没有达到一定标准的党委、政府负责人需进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同时将绩效评估结果纳入文化行政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运行水平的评价和考核上,评估结果将直接关系到这些公共服务机构的运行经费拨付方面,评估结果的高低与运行经费的拨付标准紧密挂钩,实行奖优罚劣。将绩效评估的结果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其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业绩考核上,实行绩效评估结果同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直接挂钩。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之本,实施民间演艺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显得尤为迫切。一是抓队伍,对择优采购的演艺团队实施队伍不散,人员轮换,保留骨干,人尽其才,才尽其能,能促精品;二是抓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自学的方式或办班培训,选送学习等方式,激发人才热爱学习,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热情,推出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及本土文化精品,创作出达到“二为”、“双百”、“三贴近”要求,在思想性、艺术性、观 赏性上相统一的佳作。 (四)建立市场联动机制 在“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明导向,明目标的引领下,应高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旗,构筑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健康自信的精神高地。与此同时,我们仍需加速发展,将政府采购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在联动互补的发展中谋发展。 (编辑:冯薇 审核编辑:邹骐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