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www.365788.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www.365788.com >> 文化长廊 >> 作品 >> 浏览文章
 
 
 

浅谈独山花灯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及影响

信息来源:www.365788.com 作者:岑光礼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字体:

作为土生土长独山人,我是从小看花灯长大的,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村头戏台上都要表演花灯。幼童时期,骑在父辈的肩上看花灯、赏花灯是最惬意的事。青年时期考入县文化馆从事花灯的表演、创作以及研究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工作经验,关于独山花灯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及其影响,我有几点肤浅的见解,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独山花灯艺术历史简介

独山花灯,在独山地区民间流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全省东路(铜仁思南)、西路(安顺普定)、南路(黔南独山)、北路(遵义余庆)四路花灯代表的流派格局中,经过多年岁月的洗礼,已成为贵州南路花灯的代表。2008年独山花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贵州花灯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6年贵州省花灯剧团在独山成立,1958年搬迁至贵阳,这足以说明,独山花灯是贵州南部乃至全省花灯的发源地,据至今仍健在的第一代省花灯团老艺人齐华民、黄存美、杨宝书、徐旺祯等回忆,当年在独山成立贵州省花灯剧团的时候,乐队、戏剧队、舞蹈队、舞美队、服装道具等各专业门类人员配置齐全,是当时我省较为活跃的艺术团体之一。

在如今,不管受到多么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冲击,也经受了娱乐因素多元化影响的考验,独山花灯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受到老百姓自发的由衷喜爱,这应该得力于它多年文化积淀的深厚底蕴,以及表演形式的大众化,音乐的优美、结构的短小、锣鼓曲牌的欢快热闹、地方本土语言的风趣幽默等等。

二、独山花灯的表演形式

1、表演动作

独山花灯的表演身段动作有:

(1) 手位和手式动作有“按掌”、“托掌”、“撩掌”、“山膀”、“提襟”、“虎抱头”和“云手”、“兰花手”、“双晃手”、“花手”、“大转手”、“大园手”、“高低手”等。

(2) 脚位和步法动作有:“并脚桩”、“八字桩”、“弓箭桩”、“架脚桩”,“跷脚桩”、“点脚桩”、“蚂蚱脚桩”、“丁字桩”和“四方步”、“二步半”、“碎米步”、“梭梭步”、“磨步”、“拐子步”、“矮子步”、“浪步”、“台角转步”、“三角步”、“架花步”、“镖步”、“风摆柳”、“野鸭步”、“飞凤凰”等。

(3) 耍扇动作有:“蝴蝶扇”、“招扇”、“抖扇”“拧扇”、“抱扇”、“扛扇”、“园卷花扇”、“莲花扇”、“开关倒捉扇”、“翻花扇”、“飞花扇”、“撮渣扇”、“大小花扇”等。

(4) 耍帕动作有:“园卷花帕”、“莲花扇帕”、“翻花扇帕”、“缠帕”等。

(5) 舞蹈身段动作有:“岩鹰展翅”、“蜜蜂采花”、“鸳鸯扑地”、“燕舞华堂”、“双凤朝阳”、“怀中抱月”、“金猫捕鼠”、“金狮滚球”、“犀牛望月”,“蜘蛛牵丝”、“双套金钱”、“岩上拉牛”、“膝上栽花”、“雪花盖顶”、“鲤鱼漂江”、“霸王举鼎”、“蚂蟥伸腰”、“鹞子翻身”、“双门斗转”等。

2、音乐唱腔

独山花灯音乐属于曲牌联结体,唱腔曲牌数量较多,总计不下三百余种。

民间一般按形式分类,分作地灯(包括祭仪及歌舞)和台灯两类。若以功能划分,基本上划分为唱腔、过场牌子、锣鼓曲牌三大部分:

(1) 唱腔按传统习惯还可分为:采茶调、贺调、祭仪调、路调、数板和花调。

采茶调:属地灯曲调中的一类,它源于歌唱劳动的民间歌曲,旋律流畅,情绪热烈、轻快,富于舞蹈性,配有锣鼓穿插伴和,作为一种插曲用于祝贺之中。正采茶为羽调式,倒采茶转为宫调式。

贺调:是地灯曲调的另一类,它源于巫风的祝愿和恭贺歌曲,具有祝贺和娱乐功能,曲调明亮欢快,结构单一,朴质,旋律流畅。此外,在台灯中亦有少量贺调,它源于民歌,情绪欢快、热烈,主要表现青年男女相爱和劳动生活。以微调式为主,间有少量宫调式、商调式。

祭仪调:亦谓之神调,属地灯曲调,源于巫的活动中的酬神歌曲,曲调平板,格调虔诚,结构单一,大多简短,有的近似朗诵说白,主要用于宗教祈神仪式,多为羽调式。

路调:是台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行路时所唱的腔调,不少于30首,主要特点是富于动性,节奏性强,情绪活泼。不同行当有不同的路调,生、旦、净、丑均有各自的路腔。以徵调式和商调式为主,间有羽调式和宫调式。

数板:在戏曲中绝不可少,有30多首,专用于叙事。不同行当有不同的数板,带有较强的叙事意味,它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即上、下两个呼应句,每句有两个分句,分句与分句间有过门,最后重复最末句的最后三个字作收腔,由此结构发展成戏剧性较强的唱段亦归此类。它包括骂板、哭板、二簧板等。以徵调式和商调式为主。

花调:源于明清俗曲中的民歌小调,委婉曲折,旋律性,抒情性较强,用于灯舞和灯戏中的抒情场景,共有130多首,约占花灯腔的一半。以徵调式和商调式为主。其中使用得较多的是“白牡丹”、“四小景”、“月调”和“四季相思”等。

(2) 过场牌子:主要用于起板、转腔、收尾和上下场、做身段等,共有二十八个曲牌,除“一板头”、“二板头”、“三板头”、“大板头”、“长板头”和“游台”外,其余都是建国后才逐渐发展积累起来的。其中一、二、三板头使用的频率最高,它既是独立的曲牌,也可折其头、尾作为唱腔的过门和煞尾使用,艺人称之为万能之门,不同调式的唱腔加上它的尾句,可起到调式转换和前后衔接作用,构成了独山花灯音乐的主要个性特色。

3、锣鼓曲牌

主要用于闹台、上下场、做身段、烘托剧情等,原来仪有“耍锣”、“走路锣”、“三六九”、“一条龙”和一、二、三板头及《长板头》锣鼓套打等少数牌子,大部分是建国后才发展起来的,现有五十余个。打击乐器原有扁鼓、大锣、大钵、马锣,音色偏中和。

4、主要乐器

有花胡(筒子略大于京胡,并长于三指),其余是竹笛、月琴、杨琴、大胡、笙、柳琴、甚至黑管、大提琴等乐器。伴奏的方法基本上是“跟腔走”。

独山花灯音乐的总体特征是质朴、明快,始终保留着歌谣特性,以两句全为基本结构,可塑性强。在字、词、句中间常加入“呀”、“哟”、“哪嗬嗨”等衬字、衬词、衬句,有的衬句甚至长过正句,给人以强烈印象,以这种手段渲染情绪,构成了独山花灯音乐的又一个性特色。

三、独山花灯在民间的传播及影响

(一)独山花灯在民间的广泛传播:

1、说起独山花灯的传播,就得从它的来源追溯起,自古以来,由于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民族生活习惯,民族语言等因素所决定,独山花灯自然也是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独山花灯的发展、丰富、繁荣也受到外来文化的促进。由于历代行政统治管辖更替,军事斗争的开展,天灾人祸等原因,各地移民先后经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等地流往独山,定居独山,构成独山人口主体,由于历代外来移民的流入,加上独山在发展中逐步成为黔桂线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川渝南下、粤桂北上的必经之路。巴渝文化,粤桂文化以及荆湘文化等外来文化的融入,各地商业文化和生活习俗观念等渐渐渗透了本地文化,据《遵义府志》、《松桃府厅志·民俗志》等历史资料记载,古代贵州花灯就出现“川调,楚调不一”,甚至“有吴歌,西曲的遗声”。独山流行的采茶调与江西、湖南的采茶调基本相同,部份灯调也基本相似。所以提到独山花灯的历史渊源,有说它来自江西“采茶”,有说来自湖南“花鼓”,也有说来自广西“彩调”,甚至有说来自东北“二人转”等等。这些外来说法似乎有些片面。独山花灯本来就是独山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当然,受到了外来的各地民间歌舞、戏曲与独山花灯的互相融合,使得独山花灯具有各地花灯或各类花灯的许多共性,但是,仍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同是一句花灯小戏的台词,独山方言所表达出的效果常常让观众捧腹大笑乐在其中而独具韵味。

2、了解了以上所说独山花灯的历史因素,再说一说独山花灯传播特性,这里所说的广泛传播性主要是指----独山花灯它已经不仅仅是独山的范围,也不仅仅只是独山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间戏剧和民间艺术,在我县广大农村和城镇的流传是很久远和很普遍的,据我们文化馆作过的统计,在独山,各乡各镇都有文艺队,村村寨寨都有花灯班。而随着与周边县市在走亲访友的交流、嫁女娶媳婚俗交流、官方的工作交流、商业贸易交往交流等的日益频繁,经过多年的传播,现在,独山周边的荔波县、平塘县、三都县、都匀市都有民间的花灯表演,所以独山花灯所代表的范畴已经远远超出独山县域本身,正是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了独山以外的老百姓的喜爱,慢慢辐射至附近的兄弟县市,加上独山和附近兄弟县市的文化交流不断密切,相互之间都有民间艺术的切磋,互相取长补短 ,从而形成了更加往外延伸的范围更广义“独山花灯”。

(二)独山花灯的影响

1、独山花灯狭义上的个体心理的影响:

首先,从地方的民间习俗看,独山自古地处边陲,古时有称“苗蛮”地区,贫穷落后,缺医少药,信巫摒医的宗教迷信思想十分浓厚。认为疫病是由神鬼所降,只要虔诚乞求就可免除,因而求助于“巫”法解脱的迷信活动盛行。

据《独山县志》“苗蛮篇”载“蛮人信鬼,染疾多不服药,许灯愿、病痊,常于正月内偿愿。”“蛮人”系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蛮人”是独山古代土著族,而“蛮人”已有“许灯愿”、“偿愿”治病的习俗。又据《独山县志》风俗篇记:“女巫曰‘过阴’,凡弃世者,家有无知妇辈备钱米向女巫顾问死者状况,或家内一切休咎,谓之‘看过阴’,至今独山仍保留着此习俗,对患病、遗物、家人在外生死不明、祈求生子等疑难事均求之于“巫”。这种“巫术”与独山花灯有着极为密切的微妙的默契,只要出自女巫之口,要还愿(唱好多天还愿灯)都得照办。至今独山边远农村仍有许灯偿愿(“唱愿灯”)的习俗。这就是历史中“独山愿灯”的雏形。(注:独山愿灯已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不难看出,独山花灯的“愿灯”是地方习俗与民间歌舞柔合而成的表演形式,离不开地方土生土长的基因。所以最初的独山花灯实为“愿灯”,是乡民酬神还愿、驱邪消灾、娱人娱神的信仰形式。抛开迷信色彩不说,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它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对人的自信心理的提升,和对美好愿望的渴求,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

2、独山花灯在现代生活中广义上的社会影响

随着政府的重视,文化部门的努力,独山花灯不断普及、传承和发展,现在,广场上跳花灯健身操,学校学生课间的校园花灯操,机关部门的工间花灯健身操等,花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文艺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花灯节目,曾经有台晚会,因为是专题晚会,创作者们有意识的想进行突破,打造全新的现代潮流的文艺节目,结果不少老观众感叹的说,没有花灯节目,感觉不像是独山的味道了,可见民间对花灯的热爱和恋恋不舍。正因为此原因,每年由县文化馆参与策划、演出的晚会中,花灯节目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2002年至2006年,独山县连续举办了三届花灯艺术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向中外观众推介独山花灯,使独山花灯影响力更加扩大,2004年的“中国·独山第二届花灯艺术节”以其恢弘的气势和震撼的效果,感动了前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他看完演出后为独山县欣然题字:“全国文化先进县——独山县花灯艺术之乡”。2008年,独山县几年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花灯歌舞音诗《风景这表独好》在贵阳大剧院隆重首演。 2009年3月,独山花灯走出国门,唱响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2012年7月,独山花灯远征海外,到土耳其北塞浦路斯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再次蜚声海外。

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独山花灯的推动影响力

今天,独山花灯的影响力在于,它已不仅仅是本地特色的艺术剧种,而是成为了一张独山对外的交流名片,通过举办节庆活动的辐射和带动,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通过举办各类花灯系列活动,如花灯艺术节,花灯小戏、花灯歌舞、花灯合唱、花灯广场舞等多种形式的文艺展演和文艺赛事,通过发放资料,制作展板,赠送光盘等方式做足准备向客商及嘉宾全方位宣传独山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等。先后吸引了广东、湖南、台湾、广西、重庆、浙江、辽宁等地客商云集独山,签约项目涉及建材、矿产资源开发、食品加工、种养殖业、酒店建设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的签约,给独山经济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天,独山花灯已经从民间走上前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我县的人文地理、城市品位、环境建设等投资因素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全文完)

参考文献:1、《独山县志》

2、刘文禾《浅谈多姿多彩的独山花灯》

3、文龙斌《独山花灯艺术节的启示》

附:独山花灯部分照片

2002--2006年,独山举办了三届花灯艺术节

2006建州50周年大会,现场万人齐舞独山花灯

2008年12月,独山县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花灯歌舞音诗《风景这边独好》在贵阳大剧院隆重上演

2009年3月,独山花灯走出国门,唱响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

独山花灯坐唱《贺灯乐》获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三等奖

为民服务----送戏下乡到田间地头

独山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之花灯篇

(编辑:冯薇   审核编辑:邹骐聪)

回顶部】【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征文——都匀毛尖茶产业化探索与发展
下一篇:福泉文化遗产概况与创意开发

Copyright(C) 2011WWW.www.kwhby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黔南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办
备案序号:黔ICP备11003211号 技术支持:黔南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