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www.365788.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www.365788.com >> 文化长廊 >> 作品 >> 浏览文章
 
 
 

如何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信息来源:www.365788.com 作者:杨定奎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字体:

近年来,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广播、数字电视、农家书屋、基层文化站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但从总体上看,基层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明显滞后;与日益繁盛的城市文化建设相比,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基层文化建设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相适应。

一、基层单位文化现状

(一)一线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日益富裕起来的生活,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滞后,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剧了解:在基层职工文娱活动看电视可占80%,玩麻将占可10%,打牌可占10%,可见,当前农民在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是以看电视、玩麻将、打牌的娱乐文化为主,基层文体活动不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选择还很有限。

(二)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在基层建起了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同时现有文化活动场地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有的文化站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建起了较为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无娱乐设备。不少文化站的活动厅室、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文化站条件简陋,有的站只有一块牌子、一张办公桌。二是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调查中我看到,不少文化站、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等基本上符合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要求,但缺少软件设施,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开发,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不少活动室都是大门紧锁,桌上布满灰尘,几乎没有使用过。三是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的文化活动多注重形式,但内容陈旧,很少给农民真正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即使是每年开展的100场“幸福进万家 瓮水长歌文化精品乡村行”公益文艺送文化下乡活动和在文化站门口跳一下坝坝舞,往往也只是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送到农民心里,收效甚微。

(三)基层文化事业队伍建设弱化。在基层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任乡镇中心工作,更没有多少精力投入。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跳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老师”也很少。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对繁荣基层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由于文化工作缺少人手,组织开展的活动少,对群众自发的活动又扶持引导不力,导致基层文化活动基本处于随意、自发状态。综合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非常突出,各基层名义上虽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只作为兼职,基层事务繁杂,有要负责包村、计生、整脏治乱、拆迁包保等工作,根本无暇从事文化工作,一年到头,开展不了几次文体活动。只是在国家规定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写春联,“六一”唱唱歌、书画摄影作品巡回展等,没有形成规模;有时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都是些单一的“项目”活动,集体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四)对于一线文化工作者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身兼多职。由于工作任务重,压力无形增大,身体和

精神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自身精力条件不足,导致组织人员困难,组织文体活动也有心无力。

2.无专业型。一线文化工作者就目前我县情况而言,文化程度不均,有专科、本科,且几乎无任何文艺专长,极个别会唱歌的都是靠自悟形成,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这就是基层不能很好参与上级组织的一些大型文体活动的原因所在。

二、建议和对策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在不断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要真正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到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之中,从而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抓好文化建设与抓好经济建设同等重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同等重要。小康建设是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全省大交通、大旅游、大数据及政治、经济、社会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助推大脱贫,不可或缺。文化建设不仅是手段,也是目标。在文化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把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强大的发展优势。现在许多基层干部在观念上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对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缺乏深刻把握,只重视抓经济工作,忽视或狭隘地理解农村文化建设。事实上,文化是经济的导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没有文化支撑的经济往往是难以为继的。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保障文化建设的统筹发展和长效运转,把握住基层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真正把基层文化建设这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强对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基层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健全文化组织机构,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三)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和推动职工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文艺工作者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基层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职工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基层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基层连队,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变“公演”文化为“村民演”文化。推进基层文化普及工作,提高一线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四)立“以人为本”理念。文化建设关乎“人”,重在“化”,更要突出“以人为本”。这里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建设目标看,基层文化建设就是要满足一线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也就是说,基层文化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群众需要什么,而不是外在预设的“灌输”。现在开展的一系列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供给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文化温饱”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送下乡的文化产品往往不满足群众的胃口,产生的文化效益就非常有限。所以,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要,考虑群众的接受度。从建设主体看,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是一线棉农,而不是城市文化人。仅仅靠一两次文艺演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遵循农民主体的原则,鼓励农民主动参与,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如果在文化的创造上,一线群众成为旁观的局外人、简单的劳动者,就不仅会造成一线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冷漠,而且会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失去源头活水。因此,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问题,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充分发挥一线大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基层文化建设还是要让广大基层群众当主角,要重视培养和扶持各类群众文化队伍,培养一批文化示范户,通过他们带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从而活跃基层文化气氛,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从基层文化建设干部队伍看,他们应该集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活动“专家”于一身。有这样的身份和本领,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才能得心应手。为改变目前一些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的状况,应真正让懂文化、会管理、擅经营的新人、能人脱颖而出,努力发现和培养业务骨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真正形成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队伍,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文化工作需要,实现基层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目前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当前实际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以建设和谐贵州、黔南、瓮安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坚定不移地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尽最大努力消除存在的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和谐的精神,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中,陶冶精神,提高基层文化素质,为基层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编辑:冯薇   审核编辑:邹骐聪)

回顶部】【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于县级文化馆艺术培训延伸服务的探索
下一篇:如何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的几点思考

Copyright(C) 2011WWW.www.kwhby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黔南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办
备案序号:黔ICP备11003211号 技术支持:黔南热线